 |
新闻类别 |
 |
|
舜和禹的老家是日照
来源:日照黄页网 发布时间:2012-10-11 7:52:36 阅读:3520 次 |
9月28日,由中国先秦史学会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、山东省文化厅、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、山东师范大学、日照市人民政府主办,山东师范大学莒文化研究中心、日照市社会科学联合会、中共莒县县委、莒县人民政府、莒文化研究院(筹)承办的中国莒文化高层论坛在济南举办,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。9月29日中国莒文化高层论坛圆满完成各项会议议程,在济南胜利闭幕。
记者了解到,本次论坛围绕莒文化这个中心主题,围绕莒文化之历史源流、精神内涵;莒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构成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;莒文化重大考古发现的回顾与意义;莒文化与齐、鲁文化等比较研究;莒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开发等相关议题进行探讨。论坛结束后,将对会上提交论文进行结集出版。古莒文化源远流长,莒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和沉淀,是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,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、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古文化。莒县作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,建都设邑历史悠久,夏设城邑、商建姑幕国、周为莒国,两汉时期为城阳国都治,后为州为县,具有史不绝书的辉煌。这里的文化根系可追溯到几万年至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,一万年前初现人类早期文明,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已闪耀着极其辉煌的光彩,这一时期莒地先民们创造了多种形象的陶文,特别是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文将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推了近千年,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字,是现代汉字的祖型。
莒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先声和前导,是中华多元文化体系中深具特色的重要地域文化之一。古莒文明在当时的齐鲁大地居于领先位置。考古发现证明,处于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,在莒文化区域中出土的细石器,是唯一的。这个发现进一步确立了古莒文明在齐鲁大地中的地位。莒地先民最早发明了酿酒工艺;莒人最早发明了纪历之法;莒人开创了祖国中医药与针灸的先河;古莒国成为山东区域最早发行铸币的国家。莒文化联带南北、通贯中西,为古代文化的纵横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。莒文化与齐、鲁文化始终在交流融汇。在西周和春秋长达六七百年的时间里,齐、鲁、莒文化沿着各自独特的道路发展,使山东地区的文化格局里显现出多元化状态。
据史学家最近考证:莒地是舜和禹的出生地;齐国姜太公家邦在此;曾子仕于莒;汉匡衡勤奋好学以明经至光禄大夫、太子少傅;硕学鸿儒郑玄曾在此聚徒讲学;诸葛亮、王羲之、刘勰、颜真卿等文武雄才辈出。其中刘勰撰写的《文心雕龙》开我国文学批评之先河,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批评理论专著。豪爽无私的莒人义无反顾地收留齐国逃难者公子小白,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,且留下了“毋忘在莒”的千秋佳话。可以说,莒文化虽然在秦汉之后融入了中华文化之瀚流,但其在历史上确是以东夷文化之主干屹立于山东文化之林,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。
莒文化,作为山东三大文化之一,鼎立齐鲁,如何挖掘其内涵、提炼其精髓、概括其菁华、发挥其作用?记者了解到,下一步,莒县将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,抓好莒文化深度开发利用,不断提升“莒国文化、滋养齐鲁”的影响力和美誉度,使其真正成为全县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的“金字招牌”。同时,依托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,努力打造“山水怡情莒县两日游”项目,促进莒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,千方百计提高莒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,促进莒文化的广泛传播,让莒文化在全国声名鹊起,使莒文化尽快走向世界,促进莒文化资源加速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和优势,为全县经济社会“翻番发展、进位争先”做出应有的贡献。
会议点击
莒文化达成“六点新识”
记者了解到,本次论坛在历史和考古两大领域取得“六点新识”,在考古领域对大汶口文字的新认识:一是,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,大汶口陶文应当是原始文字 ,并且有的专家学者指出,按照独体字、复合结构和“连文”发展次第,大汶口陶文已经超越原始文字,出现了复合结构 ,当是会意字。二是,不少专家学者还进一步探讨大汶口陶文所代表的属性,认为它们应是大汶口先民祭祀天神时“制器尚象”习俗的产物,可以名之谓物象文字,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原始文字 ,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。三是,还有的专家学者联系中国古史传说,认为大汶口陶文特别是大家瞩目的“日月山”一字,很有可能与少昊氏有关,是否就是少昊之“昊”,值得进一步探讨。
在历史领域对莒文化的新认识:一是,进一步强调莒文化源远流长,论证莒地龙山时代的生态环境、早期文化特点与地位,并且,通过出土金文材料,考察莒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发展,不愧为“东夷之雄”。二是,进一步探讨莒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,商贸文化交流和发展,包括与晋国的关系,特别是通过与鲁国、齐国文化周礼观的比较,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程。三是,进一步考察莒文化的精神内涵、特质,包括莒文化的表象和特征、地位和影响,以及如何打造莒文化品牌,更好地推进莒文化产业的发展等等。有的专家学者指出,尚仁好义、崇文重学 、爱国守正和奉献担当,应当成为莒文化的精神内涵,也值得作进一步的探讨。记者 刘九省
作者:刘九省 马德民 辛友东
半岛都市报 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