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接待到山东日照采风的作家,使我想到毛泽东主席与日照特产“西施舌”的一段趣事。
那还是1956年冬季,毛泽东到山东视察,住在济南。有一天,老人家把省政府的工作人员孔益千叫到身边,诙谐地说:“山东好啊,山东出西施舌!”小孔不知道什么是西施舌,答非所问地说:“山东是好啊,有山有水,名胜古迹多,还有沂蒙山等革命老区。”主席笑了,说:“我不是说这些,我是说山东生产西施舌。”接着又解释:“西施舌生长在日照县海边上,好吃得很吆!”记得毛主席品尝后曾盛赞道:“西施舌太鲜美了!”
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的西施舌,出生在湖南,喜食辣椒的毛泽东是如何知道的呢?孔益千遂查阅《日照市志》和《日照风情》,了解西施舌有何诱人之处。据两书中介绍,日照海域产有珍贵海蛤,外壳形态俊秀,斧足形,扁似舌,清白如玉,遂以美容非凡的古越西施女命名为“西施舌”。日照沿海的西施舌,以体大、壳薄、艳丽、肉脆嫩、味甘美而闻名。孔益千回忆,毛泽东的生活简单,每餐三菜一汤,数量很少,不吃海产品,如海参、海鱼、对虾、大螃蟹等,但却对日照的西施舌很了解并连声称赞。
毛泽东并没有来过日照,但他博览群书,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历史、社会、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的书籍都看,每到一个地方更是要阅读当地的史志。还是与日照有关的一件事:一次,毛泽东接见广州军区政委刘兴元,得知他是山东莒县人后,就问他“毋忘在莒”的典故,刘答不出来,老人家就从头到尾给他讲了个明白。这次到山东,博闻强记的毛泽东想起“西施舌”这个生动形象的名字,也在情理之中了。
孔益千老人说,毛泽东当时就住在济南,也知道有个日照县,还知道那里有西施舌,那时候能来日照看看就好了,对日照来说也是美好的记忆。后来在1959年的全国群英会上,劳动模范柴立清,进京时特意捎上了刚刚捕捞的日照西施舌,想让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品尝。
据水产专家介绍,过去西施舌在日照沿海均有分布,尤以涛雒为多,采捕期多在冬季。近年来,由于资源和环境的变化,产量缩减,具体数字难以掌握。甚为可惜。
然而,西施舌毕竟是日照的特产,日照的名产、名菜。今天,你来到日照,还能听到半个世纪前毛泽东主席与日照、与西施舌的一段趣事。(管锡云) |